低油价时代煤化工产业及发展思路探析 资讯

值班编辑 2020-8-21 1001

原创 刘海军 中国化工报 
要用辩证动态眼光考量产业发展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我国煤化工产业呈现出技术日新月异、市场日益宽广的可喜局面。以焦炭、电石、合成氨、甲醇及后续延伸产品为主的传统煤化工技术与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行业竞争力。而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则不断突破,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并开始和石化路线产品相抗衡。同时,煤化工企业着眼于完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生产体系,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进行深加工,大大提升了煤炭价值。

但今年以来的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煤基化产品价格倒挂、煤化工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巨幅亏损,让业界对未来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产生了迷茫。一些企业人士抱怨,“国际原油低于40美元,现代煤化工产业只有死路一条!”更有业界人士指出,国家对现代煤化工展业的战略定位“口惠而实不至”,行业期盼的优惠政策“千呼万唤不出来”,让投巨资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的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

5月份之后,虽然国际油价重回40美元/桶上方,但由于上游煤价相对较高,多数煤化工产品价格仍处盈亏平衡线之下,不少企业亏损经营。业界为此忧心忡忡,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煤化工企业前景不容乐观。

而在笔者看来,不宜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过分悲观,从辩证思维、动态角度思考,要相信“存在即是合理,势变带动形变”。一方面,国际油价、石化产品和煤基化产品的价格体系是动态的,一些煤化工产品的盈亏平衡线也非一成不变。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产品都像生命体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都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自我修复进步。随着工艺的发展、装备的改进、原料的调整、成本的下降、链条的延伸、结构的优化、品质的升级、市场的开发,都会带动煤化工产品成本和价格的变化。譬如,过去普遍认为发展煤制乙二醇的对应国际油价应在50美元/桶上方,盈亏平衡线在4500元/吨左右,但目前已有企业将成本降到了3500元/吨以下,加上其他产品的联动,在当前价格体系下煤制乙二醇亦能自保。

此外,考察一个产品是否有竞争力,研究一个项目是否可以上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应从宏观经济环境、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变化、企业发展战略、自身竞争优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譬如开发某一煤化工产品,既要考虑与现有平台的契合、现有产品的联动,也要研究今后的延伸方向,在政策和市场发生变化时留有出口。

此次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和治理体系的影响还在深化。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即便疫情最终能够控制,国际经济恢复元气也需较长时日,未来三至五年国际油价将在30~60美元/桶区间波动。在此期间,化工企业将大力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发展系列衍生产品,确保企业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的更好。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而言,相信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催化剂研究的深入、工艺技术的优化,其成本仍有降低的空间,并形成新的行业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煤基多联产

眼下,各地、各行业、各企业都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改革发展。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应从以资源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存量优化和增量升级,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近期可聚焦在线优化、降低成本,增加应对市场变化的柔韧性;远期可聚焦高端化学品,开展煤基多联产,研究如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

 

山东是化肥和煤化工大省,其产业发展在国内有很强的代表性。该省氮肥企业以洁净煤气化为平台,实施相关产品多元化,延长产业链,在化肥与煤基化学品并行发展上大胆尝试,初步形成以煤基含氧化学品、煤基化工中间体和煤基化工新材料等几大门类为骨干的煤基化学品产业体系。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等一批多元联产的化肥企业,与煤基高端化学品互为依托,实现联产联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以煤为原料的高端化学品链条丰富,依托煤制合成气,通过羰基化、甲氧基化、氧化偶联等化学过程,可生产醇、醚、醛、酸、酯等一系列煤基含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开展煤基多联产。

 

但这些高端化工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技术含量高、市场风险大、开发周期长,取得突破后市场往往很快就会饱和。因此,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看似很多,但打开不易,而且窗口期短,有时甚至是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煤化工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紧迫的时机窗口意识和时间成本意识,在战略上要有定力,在战术上要有突破。只要坚定主业方向,做强做优洁净煤气化平台、做精做细下游深加工链条,煤基化工产品仍大有可为。

 

当前,一批新的煤基含氧化学品技术正在孕育突破,有适当规模和技术基础的企业可探索利用煤基化工中间体开发与生产化工新材料。此外,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氢能是煤化工企业的一大优势,科学合理利用氢能,不仅可以使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更加多元,还可促进相关能源上下游的互利共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压能减煤任务,部分省份煤炭消费指标和能耗指标非常紧张,煤化工企业的高端化发展将会长期受到煤炭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因此必须把减煤压力变成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用好政策多方争取煤炭资源,在煤炭提质提浓、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条件,研究和布局煤制氢、化工副产氢,提高煤气化产品的附加值,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还要发挥煤炭高效清洁转化优势,提升合成气产品耦合能力,抓住市场契机,实现与石化中下游产品的深度结合。

 

行业低迷、多数企业收缩战线的当下,也正是一些资产负债率很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但同时,这些企业也要注意不能盲目扩张,不能再像前些年某些企业那样“跑马圈地”兼并重组,以免背上沉重的包袱;更不要四面出击、多地布局,以免顾此失彼,陷入资金困局。而应扬长避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主攻方向和战略重心,在坚持稳健经营、夯实根基、优化存量、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着眼高端,聚焦高质,谋篇蓄势,创造崭新动能。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