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中间体项目立项思考框架 分享

值班编辑 2020-10-21 1009

化药API中间体,既有精细化工行业的属性,又和下游的医药行业有密切联系。无需药品生产许可证,中间体可在普通的化工厂生产,经过一定的质量控制,达到一定级别,可用于原料药的制备。

 

医药中间体上游原材料有两大来源,一是基础化工行业,另一个是农林牧渔业。前者主要通过石化产品,化学合成API所需中间体,然后在有药品生产许可的生产企业合成原料药;后者通过生物发酵制成相关中间体,再进行结构修饰,制成原料药。此外,部分原料药可由动植物中提取,如青蒿素等。

 

医药中间体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高级中间体、原料药,然后制成药品制剂。其次,医药中间体在饲料、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

 

药品企业大多会用专业的医学建议和市场调研,通过大量的数据,同时结合各技术领域专家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立项讨论,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重要核心环节——API中间体的立项该如何进行。API中间体也是药品产业链的重要核心资源之一,其立项是值得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进行系统考虑的。

 

在进行立项研究之前,首先当然是对产品本身有全面的理解,知道它的原材料、工艺设备要求、质量要求、稳定性、用途等等。

 

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对API中间体项目立项有一个基本框架——你我他——客户如何、自身如何、竞争对手如何。以下立项的基本框架并非标准操作,仅提供一定的思考建议,而方法论最终还得结合价值观。

 

01
客户如何

 

(1)目标市场是什么

 

对于原料药而言,全球医药市场按注册和监督管理要求的不同,分为规范市场和非规范市场。

 

但API中间体在监管上有一定特殊性: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都没有对中间体进行管理,仅美国可以进行中间体的DMF备案,其他更多的是要求原料药企业要做好中间体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但规范市场中,API的中间体仍然会受到原料药相关法规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于客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要求、客户替换供应商的难易程度、监管要求等。

 

(2)交易可能有多大

 

明确有客户、有订单,或者大概率会有客户、会有订单,该立项才是有意义的。药品制剂存在有不少没有意义的僵尸批文,空有上市许可,但是没有实际生产和销售,而对于医药中间体而言,没有所谓的上市许可,假如完成了研发,有了成熟工艺,但没有订单,那么连水花都不会见到。所以,立项的大前提是确有交易的可能。

 

(3)市场空间有多大

 

全球市场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的用量有多大,目标市场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的用量有多大,进出口数量有多大,下游制剂产品的销量有多大,可在数据库中查询和统计。市场空间足够大,专心做好产品,控制好质量和成本,就不用担心没有机会分一杯羹。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中间体相比于原料药有一定特殊性,它的应用场景可以不局限于药品行业,之前说的饲料、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兽药,甚至医疗器械等等,都可以是它的下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制造端的利润是“隔行如隔山”的,换一个应用行业,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比作为医药中间体更加丰厚的利润,要靠数据说话。

 

(4)法规要求如何

 

第一是监管要求有多严。

 

目前对医药中间体的药品监管主要在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供应商质量控制环节,如果客户是管理完善的大型企业,对于供应商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另外客户所在地区的注册法规,也会要求原料药企业对中间体的工艺稳定、质量可控进行监督管理并呈现证明。

 

此外,除了药品管理,还有环保、安全生产、特殊化学品管理的各项规定,都会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影响。

 

第二就是替换成本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API中间体的企业不一定能生产API,但生产API的企业只要硬件满足,可以自行生产中间体。在目标客户的注册法规中,一个原料药生产企业替换中间体供应商的成本——换一种表达,一个原料药产品延长工艺路线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就是中间体企业最重要的法规环境。

 

替换成本是把双刃剑,当替换成本变小,一方面我们可以去抢占别人的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失去客户的忠诚。

 

截止当下,国内药品变更管理规定、药学变更技术要求尚未正式发布,这项替换的成本有多大,让人拭目以待。

 

02
自身如何

 

API和API中间体生产企业如果仅作为制剂企业的代加工厂,由制剂企业提供生产工艺及技术,则其本身涉及的自主研发并不多,此时生产资源、设备、成本控制能力是立项的重点妖绿要素。而对于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为避开制剂临床研究、商业化阶段销售等高成本环节,主动选择成为制剂企业的原料药、中间体供应商的企业而言,其研发主动性较强,团队技术优势是考虑立项的重要环节。

 

简单而言,API中间体企业自身的角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生产型,一种是研发型。

 

所谓生产型,一般量比较大,区别于小而美的定制生产,基于自身生产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供货稳定的保障。

 

所谓研发型,可以简单理解为配合制剂企业参与成熟市场竞争,或者配合制剂企业挑战专利或抢先仿制。

 

(1)生产型模式的自身条件考虑

 

生产型模式下,设备与工艺的匹配性至关重要,不仅要有足够大的生产设备,而且要有适合反应的条件。此外要考虑批量如何设计,三废处理成本和合规性。

 

现有设备匹配性分析:温度、湿度、压力控制、搅拌速度、容量、洁净条件、中控方式、控制精度、过滤效率和速度等。

 

节能分析:项目年用电量、年总用水量,年综合总耗能、节能率、能源利用效果。

 

环境保护分析:是否符合工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工业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污染物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否将三废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是否对区域生产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生产资源优势:例如可以进行叠氮化、氰化钠等高危、高风险反应,可以进行深冷反应,可以进行管控产品提取等,都是有差异化生产资源优势的体现。

 

固定资产投入:投入资金和时间、回收期、回报率。

 

(2)研发型模式的自身条件考虑

 

团队技术优势:对于研发型模式的自身条件,主要是考虑团队擅长的技术领域是什么,有什么领先的技术平台。

 

对于原料药和中间体企业而言,临床治疗领域并不一定非要聚焦,但技术平台是常常需要聚焦的,一个研发型模式的企业,一定有着优势的技术,可以是发酵半合成,可以是酶转化,可以是高难度长步骤合成,可以是长链肽合成,可以是复杂光学异构合成等等。一门或几门“看家本领”不仅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考虑立项时的重要因素。

 

此外,团队的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技术优势。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对许多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革新改进,取得了不少成绩。科学家们对头孢洛林酯、达格列净、拉氧头孢钠、贝西福韦、西地那非等许可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革新和改进,获得许多专利授权,发表不少学术论文。这种革新和改进的能力,可以帮助下游客户进行专利的规避,争取早日上市,还可以优化工艺的硬件要求,化苛刻条件为普通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03
竞争对手如何

 

同品种的直接竞争对手的销售能力会直接影响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在立项时不得不考虑全球范围内同品种的供货情况,有哪些现有和潜在客户,它们的需求有多大,它们采购哪些厂家的产品,我们直接争取订单和开发新客户的成功率有多高。

 

对于生产型模式,还包括竞争对手的产能、成本控制水平;对研发型模式,还包括竞争对手的研发速度、客户竞争对手的研发速度。

 

其中,客户竞争对手的研发速度,是仿制药的API中间体的重点考察因素。在当前药品质量提升(一致性评价)与集中采购政策背景下,能够助力客户在激烈的仿制药速度与成本的赛跑中胜出,是API中间体的价值所在,也是未来的利润源泉。

 

一个产品的竞争对手有时候可能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其他可以替代的产品,例如创新的技术手段。

 

此外,上下游议价能力,例如企业规模、供应商关系和客户关系,都是潜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下游客户的市场竞争、产品生命周期也值得关注。

 

如前面讲到的法规环境所述,下游客户替换供应商的难易程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希望有好的客户黏性,又希望可以取代竞争对手,就需要对下游药品的注册技术要求、监管质量要求有深层的理解,使立项的产品成为符合客户审评和监管需要的产品。

 

同时,发挥好API中间体没有药品生产许可限制的优势,API中间体不需要药品生产许可证,没有GMP符合性检查,没有商业化规模6个月稳定性要求,没有放行销售的资质限制,因此,API中间体企业利用好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周期完成立项、研发和投产——这是API和制剂产品不可企及的拼速度之战,也是能够助力客户完成下游竞争的坚实基础。

 

内容来源:

中国医保商会药融圈分会会长王波抖音视频

敬请关注王波总的抖音号,也是药圈最有信息量的宝藏号:抖音搜索“王波药融圈”或者607472232就可以轻松收看到第一手信息哦。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