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了一下:微信对话 原创

社长 2020-6-4 1153

你可能没在意。

比如冷不丁跟好友列表里的所有人逐一发送一条问候信息。

然后细品大家的各色反应,你可能会明白我要表达什么。

在好友列表里,躺着的那个人,大概不是你以为你所认识的那个人。在应对网络化生存之后,每个人都应激性地构建了一个新的人设。这个人设和你认知的那个人可能大相径庭。

主动发起网络对话,就跟所有以善意之名开始的热乎词儿一样廉价。若无准备,在得不到正反馈的同时,甚至会拉低你的维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候,重逢的欣喜是不存在的。

你不怀好意吧?你要找我事儿吧?反正没好事儿,大概诸如此类极端的猜测,这是全部对话开始前的,对方的冷静预判。

我们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微信这类通网络讯工具存在的意义慢慢地就像电话本了,每一次对话的发起,若不带着目的,正事儿,那就是你不懂事儿。

我们习惯了不去打扰任何人,假装各自人设完整,日子丰满,友谊长存。

所以年复一年,在几十人的同学群里,总是静悄悄的,偶尔说话的那个,自己也会感到略显傻逼。

如果没有正事儿,哪怕你和一个老朋友以唐突的热情开场,对方回以的沉默或者敷衍,让整个对话框里的气氛都变得怪异起来。

人和人之间要扯蛋,就得奔现,一壶茶或者二两酒,对坐着,互相看起来都多么亲切美好。指望不上微信这样的社交通讯软件能拉近距离感。

人和人之间到底穿过了多少个阴差阳错才建立起联系,成为彼此的联系人,可能就在不经意间被一次次微信式的异步互动消耗掉了。

最后,可能会剩下两种选择:主动参与和被动关注。

前者,不断输出人设信息,积极对待网络对话。这个人设可能包括:生活家,旅行家,美食家,爱家人,摄影师,工作狂,自嘲狂。无论哪一个主题,只要选择了输出,就会认真对待。

后者,索性沉默寡言,不发圈,不主动对话,告诉大家我在这里只是个电话本。

前者,若有闲情可以骚扰,后者有事儿最好是面对面。前者大概能读懂你的表达,后者可能跟你的语汇都完全不同。

当然,所有试图泾渭分明地分清一件事的想法,本身就错误的。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何况相比万千世事,这算不上重要的。

虽然掌握沟通的技巧,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无视沟通的环境,大概率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网络互动,虽方便但并不是看起来那么随意,复杂着,看得明白再发起对话。

我经常会不谨慎地主动发起扯蛋的微信,当然用词考究认真对待。不期会遇到的反馈或沉默,令人尴尬。我有些理解微商朋友们的不易,希望你能够引以为鉴。

以上探讨,仅适用于无任何buff加持的草民。

古有徐公之美,若是明星大咖,一呼百应,直播带货都没问题,何须计较这点差池?段位不够才要权衡对话,段位足了就去研究应对技术了。

既是草民,不得不谨慎对待,直到牛逼到被众人舔时,才去考虑松了这股劲儿。说到这,仿佛又回到了社会化生存法则,跑了。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