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茶吗?我可能还没入门 原创

社长 2020-6-4 944

叶公好龙,是我好茶的贴切写照。

结缘茶是在2012年,创业做文玩家时的副产品。

这里的朋友,好多都是做文玩家时期关注我的。

紫砂、字画、玉石、古玩等等,还有茶都是那个时间段接触和深入的。当然后面项目无疾而终,慢慢也就放下了大多数,而茶伴随着我的待客文化延续到今天。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古就有喝茶的传统。即使在北方,我小时候,农村里,家家户户招待客人,也必然泡上一壶茶,我印象深的是,茉莉花茶。

猴王茉莉花茶,湖南的一处商品茶,劣制、重口,但香气浓烈。以至于,若干年后,但凡闻到屋内茉莉花香气充盈时,我都能感受到客人来访的喜悦。

那个时候,茶不讲究优劣,没那条件,但奉客得有茶。茶成为我至今待客的必备,大概源于此,我会把最好的茶送给我最尊贵的客人,这也是我多年的习惯。茶就是我最尊贵的礼物。

无奈的是,多年以后,我对茶还是没有入门。

什么是好酒,茅台。什么是好烟,中华。什么是好茶,…我一无所知。

文无第一,茶也无第一?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名门,就靠这一张清单,延续到今天,个中争议不断,没办法,茶的好和坏缺少一个直观的评判标准。后面被市场炒出热度的茶品类,就像舞台上的明星换了一拨,又一拨。

如:普洱、正山小种、金骏眉、凤凰单丛,黑茶、白茶、冻顶乌龙,还有高举高打的小罐茶……

我试图拨清茶的座次的努力,在一波波市场热度更迭中,消耗殆尽。最后,我放弃去弄明白茶的努力了。道理很简单,市场博弈不会允许哪一个品类的茶独自称霸市场。大一统的中国传统茶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茶市场就这样混乱着发展到今天,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各个门派各自繁荣着,相安无事。茶商就在这云里雾里,绞尽脑汁地赚着见不得光的故弄玄虚钱,实则今天的茶市场比起高光时的保健品市场还乱。茶市场的水深不见底。

现代商业世界的规则本不该这样,没有秩序感,靠玄学鼓吹的中国茶,是一个玄幻主义的市场存在。

换个角度看,世界上最大的茶商是谁?立顿。

立顿是谁?

“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的宗旨是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乐趣。汤姆斯·立顿是这一品牌的创始人,1890年他正式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并以“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作为广告词。1892年,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走进了远东市场。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1992年,立顿进入了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

没错,洋人品牌竟然是中国茶在全球的老大,立顿茶就像雀巢速溶咖啡,只讲标准化,不讲出身。如果你不小心喝了袋装立顿茶的话,会被专业人士嘲笑半天:您这也算喝茶?

在中国茶各大门派斗的你死我活,不断强调历史、文化以及正宗与否的时候,在整个茶叶销售市场,各自所占的那点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茶为什么做不大?

无外乎:你大了,我就小了。产品标准了,附加值就小了。只赚傻钱,不赚辛苦钱。只讲究传统,别跟我提创新。既然大家都这样做,这就成了中国茶这个封闭市场的特色生存法则。

中国茶做不到大一统,是因为中国茶商既不希望这样,也无力打破这种各自为王的传统秩序。

这是中国茶市场的特点,存在即合理,不是问题。我无意批判,只是无奈。何况,中国茶现状还是有优势:我们国家的茶工艺多样性保持了很好的延续,而且还在不断涌现新门派新花样。

可是,这却苦了,我这样的消费者。

某天朋友问,你在喝什么茶?我说最牛逼的谷雨崂山绿。朋友回以诡秘的一笑,我抓狂地知道自己再一次站在了鄙视链的底端。

北方绿,输在起跑线。出身很重要,门派不对是大忌,此时如果换做是一百多块一饼,大益7572的通货普洱,出身上的短板是不会有了,毕竟是市场热炒过的普洱。

普洱和红酒一样,重口意味着若非劣质,普通爱好者不敢装逼点评一二。

对于茶的选择,我不在意出身,只在意来路有章可循。我看着泡在杯里的绿茶,知道它是哪一天,从哪里采摘,使用什么样的工艺炒制的,喝得明白这就足够了。

一哥们,前些天,从我的渠道那新进了一点贵一些和次一些的绿茶。

今天他说。他喝出来了中间万千的差异,点评了茶的诸多内涵。面对专业性的评价,令我叹为观止。

迎着风,在时速20迈的共享电单车上,我无心留恋一路栽花种树。冲进办公室,赶紧泡上一壶我的茶,然后打打字,告诉我的朋友们:喝茶,我还是门外汉。

此时,茶已经凉了,工作却还没开始。茶没那么重要。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