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够大,这个问题如果有标准,可行的答案,推而广之,大创万创,那么今天我们的经济活动一定就是静态,停滞的了。这种理想化创业范式是有悖市场竞争驱动的运行逻辑。
创业不能宽泛地问做什么好,一定要这样问的话,答案是随便做什么都行,随机性创业并不少见,大都无疾而终。创业选择方向或者项目这件事,本质是审视自我的一个过程,最终要搞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捋顺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建议筛选,决策创业选择方向按以下情形分类分析:
1、资源型创业。
难度低。对资源成熟度和把控性要求高。整合已有资源,筛选出最可依赖资源,确定可用,即可作为资源导向型创业方向。
为什么大多数成功的创业项目都是创业者在职的延续呢?其实就是透过对在职时的资源加以嫁接,掌握了核心创业资源。在职时积累的技能、经验甚至客户,可直接为你所用,跳出来延续创业就是最靠谱的创业。
当然资源也可以是别人,比如亲戚朋友已有的积累,可共享给你并且带你玩,也属于资源型创业,同样靠谱。
富不过三,代表了资源型创业的脆弱。资源型创业大多死于懈怠迷失,也就是胖死的。王思聪的创业项目死亡率同样很高,当然比大多数人要低。
2、需求式创业。
难度高。大多数创业属于需求式创业,九死一生。从需求端入手,发掘需求,然后判断需求的可靠性,去伪存真之后再结合需求,推演出自己去创业解决需求的把握和可行性。最好在决定前仔细落实、演练承接时需要应对的各种极端情况。
通常从需求端入手创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存在臆想需求的可能性,输在根本。也就是预判时,你认为楼下缺一个火锅店,实际上并不缺火锅店,真实情况可能是这里的人们不爱火锅。伪需求是第一坑。
还有一种情况,应对方案不匹配。需求真实存在。楼下缺火锅店,你的应对方案是加盟某重庆火锅,而人们喜欢北方火锅。结果还是死。我把这种情况叫两头空,客户空,资源空。要避免盲目乐观、孤注一掷的需求型创业,看起来很美但是太难了。
3、在职创业把工作选择当成创业选择,找到对的舞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难道只有自己做老板才是创业,上班就不算是创业吗?我认为大多数人应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扎实在平台生根发芽,一样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你足够牛逼,平台不会埋没你的才华。譬如:雷军之于金山,董明珠之于格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典范。不要狭隘地认为个体户比职业经理人体面。
大多数创业是输钱又输时间的冒险。没有确定性地去赌,为了创业而创业,不会有什么回报的,还可能深陷其中。
题主,既然问创业做什么好,说明题主现阶段的状态不适合创业。相信未来某天,不期而遇,你已经亲自找到了做什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