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社论:如何确定化工设计报价的合理性 原创

社长 2020-6-7 1560

关于化工设计,化工社团队出身于乙方,也体会过甲方的焦灼。关于如何确定化工设计报价的合理性,社长试图以一家之言,自选视角分享一点谬论。可能会帮到你,只为交个朋友。

先从生活小事儿说起。

社长常去理发的社区小店,15¥一个头,挑不出毛病,满意度叠加价格,长期合作就确定了。

偶尔尝鲜也会去时尚大店体验30-50块,环境和服务相比小店是增值部分,同一个头,创意的空间不大。既然是偶尔去,自然很难认可增值部分的价值了。尝鲜的期望值高,而尝试次数又有限,很难做出有效的对比。

最后的狭隘结论是,社长自认理发合理价就是15¥,花多了就是吃亏上当。这一点,大店的会员们肯定不认同,毕竟存在即合理。

这就是需求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预期差异以及消费者的感受差异,导致的不同选择和不同体验反馈。

现实是,小店和大店都活得很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

就像理发店们一样,大大小小的化工设计单位都活得很好,而且2020年的春天也是工程建设行业的春天,行业如沐春风。

化工设计项目不像理发这件事那么直观。理发的效果评估上,自己的脑袋,照镜子之后就有数了,结果明白。化工设计合同,很难简单地依靠效果评价,内容越复杂的项目越不够直观,复杂了弹性空间也就大了。

项目内容的复杂化,工作量的弹性差异,是化工项目设计报价不能简单定性是高了或低了的原因所在。事情光复杂不可怕。

按惯例,甲方可以利用类招标机制让市场去角逐定价,靠竞价对比筛选出相对合理的合同价。

往往这时候,甲方焦灼的事情出现了。

如果参与的广度够,在化工设计合同投标报价环节,高、低报价差出大比例甚至倍数关系的情况不少见,甲方看到这种投标局面肯定要迷茫了,到底该信高的,还是低的,还是直接取中位数?

我们看一下甲乙双方的定价轨迹。

设计单位怎么定价?

一个极端是:自认为是社区理发店的,图攒个回头客,赚点合理利润就可以,索性争取低价取胜。没毛病。

另一个极端是:自认是一线大厂的,则留足了利润空间以维持江湖地位,兵强马壮,战功赫赫,筹码自然要高一些。也没毛病。

还有,中间态摇摆的会端详着甲方的身家,估摸着甲方的头到底大不大,个性化定制报价方案,立志做甲方的贴心小保姆。

就像各个档次的理发店是有自身定位的。设计单位的定价区间基本是可以借鉴历史合同的,不能说明码标价,基本上有章可循。大多数时候,会保持在一个差不多的水平,少数时候会因不明原因偏离航线。

建设单位怎么定价?

若是不差钱且按规矩办事儿的甲方,全按一线配置设计、采购、施工和项目建设团队,广发英雄帖,紧合国家标准取费,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计较多一些的无非是老板亲自上阵抓,胆大心细、锱铢必较的广大人民群众企业。

在项目拍板了建设之后,负责任的总工们,拿老板钱财替老板操心,会使尽吃奶的劲儿,认真拿捏、筛选出几家既省钱又能把控得住的设计单位,然后重点深入,谨慎定夺。

这里插一段,项目建设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要是没点工程建设产业链的储备资源或人脉,那基本是不合格的。透明掉的潜规则是:平常给你十回蹭友情便利的机会,替你周全补漏紧缺的情况,你起码得回馈一次像样的合同吧?这不算犯浑的事儿,老板们也看的通透。起码在建设期,你得有点靠谱可选的供应商。次次临时抱佛脚,全指望海选的人马,大概率事儿会办得不靠谱。

无论国企大甲方,还是中小微甲方,面子有别,里子都一样,事儿得合理。合同定价都会参考市场水平,即使不合理也一定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最终被选择的一定是让甲方“放心”的合作伙伴。定价是在“放心”的基础上的一个合理存在。这个“放心”的乙方可以是大、小店,对于大店给大店的价,小店给小店的预算。

理想情况下,甲乙双方,条件般配,各取所需就好,现实的痛却是源于爱情的随机性,常常合不上,导致出现了相互的不认同,当然也包括价格异议。

不管什么生意,合理的成交价格,就是在保证合作圆满的前提下,甲乙双方认同的价格。

甲方用不着上来就直接盯价格去拿捏,只要先明确自己的需求,若是奔着找小店的话,就看对方是不是把自己当小店,一致也就合上了。同理,设计单位亦是如此。

服务行业的构成主体是人,除项目价格之外的质量和进度,严格依赖于人。那么乙方的口碑和应对责任心就很重要。单靠合同约束,人心不在的话,报价再合理也没了善终的基础。

捋清楚了这些,甲、乙也就都省去纠结合同价格的烦恼。报价高低各有理,合作愉快最重要。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返回